Monday, October 31, 2005

Mac 軟體摘要 OSX 隨附篇

Apple Mac OS X 在作業系統的層面,其實已經有太多功能值得學習與運用,不過從 PC 環境移轉過來,還是有許多功能不太熟悉,短時間內確實無法完全單使用 Mac,尤其是習慣性使用的一些軟體,所以試著從電腦運用的角度出發,琢磨哪些軟體是需要的:

<針對 Mac OS X 來看>

Apple 讓作業系統包含了許多重要與常用的功能,這到底是對或錯,其實蠻具爭議的:)大家不就對微軟內建瀏覽器、多媒體撥放器有相同的疑慮嗎?

Mac OS X 除了包含基本的作業系統功能外(作為硬體與軟體之間的中介),還整合了全功能的搜尋功能(Spotlight),內建了網路瀏覽器(Safari),內建郵件管理功能,並與通訊錄整合。
瀏覽器除了內建的 Safari 之外,還可以使用 Firefox, Opera 等等。
郵件接收也可以改用其他軟體。
Safari 內建 RSS Reader,好玩的是,有一個 RSS Visualizer 可以變成螢幕保護程式。
搜尋的功能非常強大,在 Windows 上的搜尋看來像是玩具,大概等同於安裝了 Google Desktop Search 般的功能,不過系統當然得要隨時去建立索引,會耗用系統資源與磁碟空間。

<Apple 免費附贈的軟體>

這是作業系統廠商的特權吧?

一、 iLife '05,主要包含:
1. iTunes 音樂管理(新版已經與 Quicktime 視訊播放整合,Quicktime Pro 則需要序號)
2. iPhoto 相片管理;在 PC 上使用 Google 剛併購改寫的 Picasa2,感覺上比 iPhoto 更好。
3. iMovie HD 簡易版的視訊編輯軟體(主要給家庭用 DV 使用)
4. GarageBand 音樂工作室
5. iDVD 用來播放 DVD 以及動態相片。

二、 Apple Work
這套軟體似乎已經不開發新版了,個人覺得非常可惜,Apple 已經開發了新版了 iWork(付費,詳見 Pro 軟體);基本上這個系列的對照組當然是微軟的 Office 軟體套件:

基本辦公室軟體:文件製作,簡報製作,試算表應用
進階辦公室軟體:桌上型資料庫,流程圖,專案管理
(至於 Microsoft 將 Outlook 對於時程管理的功能,與 Office 整合,也是不錯的應用)

而 Apple Work 則是試著將文書處理、頁面設計、繪圖、試算表、資料庫與簡報整合成單一的軟體,這個概念其實是對的,是符合傳統桌面作業的(一張紙、一隻筆,加上其他的工具與計算機,什麼文件不是這頁做出來的?),微軟的辦公室其實是多次併購與整合的產物。

<Apple 的專業軟體>(都是需要付費的)

一、 iWork 系列
目前包含 Pages, Keynote,簡報以及整合文書與頁面設計的兩套軟體;不知道蘋果是否仍然在開發試算表軟體?少了這個殺手級軟件,是絕不可能與 Office 競爭的。

二、Final Cut Studio
這也是蘋果併購來的重量級軟體,許多專業電影工作者都使用這套非線性剪輯的專業軟體,主要的競爭者該是 Avid(據說全世界有近八成的視訊與聲音工作者,使用的是 Avid + Pro Tools 的組合),另外還有 Adobe、Sony 等廠商的產品。

1. Final Cut Pro 5:完全支援 HDV 並可 Real-Time 編輯的非線性剪輯軟體。
2. Soundtrack Pro:聲音專用。
3. Motion 2:進階動畫。
4. DVD Studio Pro 4:輸入、編輯、燒錄。

三、Logic Pro 無所不包的音樂工具組。

四、Shake 電影和 HD 的合成及特效。

五、(New!)Aperture 剛加入的新軟體,專門為專業攝影師所打造。

<網路>
蘋果獨家的網路服務就是 .Mac,當然一個熟練的網路用戶,可以使用各家的服務構成更強大的網路服務組合,甚至還可以免費(或是費用更便宜),不過 Apple 確實讓作業系統延伸的網路服務變得更方便,也更易於使用(老實說,這還是作業系統廠商的一種暴力啦)。

Mail, iDisk, HomePage, Backup 是 .Mac 主要的組成。

老實說,郵件服務目前最好的還是 Gmail,空間大、界面清爽,還完全免費...
圖片儲存則是 flickr,雖然要付費,但是沒有儲存上限,幾乎用不完。

補充一下:
商業世界總是會有讓人不如意的地方,flickr 被 Yahoo 併購,就是一樁憾事,讓 Picasa + flickr 的美夢落空,Yahoo 是絕不可能在後續讓 flickr 的服務被整合得更好的,看它網站一堆難用的功能大概就知道了,我的 flickr 空間還有兩年左右,希望 Google 能夠來得及發展出它的圖片服務(與 Picasa 完美整合的方案),我就會毫不遲疑的跳槽。

Monday, October 17, 2005

數位視聽環境建構(基礎知識篇)

這裡指的並非單純的播放環境,而是必須包含轉檔處理、錄音、視訊非線性剪輯等功能。

基礎知識:
"前級擴大機"= "Preamplifier",正式名稱是「控制放大器」,主要的功能為訊源選擇、音量控制、音質控制(某些機器沒有)和高電平放大(電壓十倍放大),環繞處理前級則又多了環繞音效解碼這項功能。
"多聲道前級"(Multi-Channel Preamplifier),則是有支援6ch以上的前級,非一般前級的2ch,如SONY TA-P9000ES,Accuphase CX-260等。

"後級擴大機"="Power Amplifier",正式的名稱則為「功率放大器」,接受前級送過來的信號,經過電壓放大、電流放大的程序,最後將信號輸出,驅動喇叭。
"綜合擴大機"="Integrated Amplifier"

"多聲道解碼器"(Multi-Channel Processor),如SONY,Pioneer...等都出過的單體Dolby Digital解碼器,MSB,Kinergetics,Acer...等出過的單體DTS解碼器,Yamaha出過的單體AAC5.1解碼器等純粹是把DTS,AAC5.1,Dolby Digital等數位訊號解成類比訊號有些帶有簡單得前級功能,和DAC的功能,可解PCM。

前級擴大機和後級擴大機做在一起就叫"綜合擴大機",再連訊源(CD player,或MD,卡式)做在一起,就是大部份床頭音響了。一部多聲道前級,如果再加上"多聲道解碼器"的功能,和"多影像端子輸入選擇器"(Video Selector)的功能就變成"多聲道影音前級"(Multi Channel Audio & Video Preamplifier)就是我們常說的"AV解碼前級"(AV preamplifier),加上一部多聲道後級(multi-Channel Power Amplifier)做在一起放入同一個機箱內,就是我們所謂的"AV Center" , "AV Amp" 或美國人稱的"Receiver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