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05, 2006

MacBook該有免於恐懼的自由

本來只是稍對小指尖的熱感不適應,還是持續陶醉在 MacBook 的優雅與順暢之下,近來更積極的學習 FileMaker,企圖將我在 Access 下慣用的資料庫工作移轉到 mac 上,就幾乎可以與視窗告別了,但是...
好景不常,我的 MacBook 開始了自動關機的惡夢,這才到網路上搜尋一番,原來國內、外的 MacBook 用戶許多都面臨這樣的狀況,甚至連受害者俱樂部都成立了;時值半夜,我只能努力的讀完網路上一堆文章,最後經過 Reset PMU, Reset PRAM, Kill kernel cache 三大步驟,MacBook 終於維持到我備份完資料而沒有再出現自動關機的狀況。


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的怒吼,卻有許多人依舊懷抱著對 Apple 的熱愛而好言相勸,很明顯的這是個出現機率頗高的硬體問題,至今沒有看到確實、一定有效的解決方法,也沒有看到 Apple 官方的正式聲明。

我不會因為單一機種的問題而放棄使用 mac,畢竟連舊的 mac mini 都穩定的運作中,但是我開始質疑起接下來該用什麼心情去面對這台 MacBook。

我會非常非常的恐懼,害怕不知何時會再碰到相同的狀況;我會隨時小心的用隨身碟存下文件,回家寧可用 mini 繼續完成;我會儘量不在上面進行長時間的工作,暫時只當它是一台網頁瀏覽機;我想辦法不存下郵件、用網路書簽服務,讓自己隨時都能在另一台電腦上重新開始。

然後,今天我就勸退了一位打算買 MacBook 的同事,幾近恐嚇的要她現在絕對別買。

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會何時以及如何解決,至少在 Apple 給出一個明確而有效的解決方法之前,我的恐懼不會消失。如果愛蘋果卻得時時處於恐懼之中,這個愛也未免太辛苦了。

蘋果啊蘋果,請還給我人類最基本的自由:免於恐懼的自由。


Monday, August 28, 2006

我的小指尖在抗議...

使用新的 MacBook 快滿一個月,在機器性能與系統各方面,都比原先家用的 Mac mini PPC 來得快速與順暢,連小朋友也極度喜歡它那美美的外型,以及 Photo Booth 的搞笑。

系統韌體都更新了,也安裝了溫度監控程式,兩個核心的溫度平時使用時都落在50~60度之間,硬碟則在35度左右;有時跑資料庫大量運算時,也會飆高到風扇開始運作一會兒,機器倒是從未因過熱而當機,不知道這是不是已經符合工程師對於硬體設計的要求,至少我找不到去跟蘋果抗議的立場。

但 是隨著愈來愈長時間面對這台 MacBook,由於慣常採用標準打字手勢,也就是左手食指到小指正常狀態落於 F,D,S,A 鍵上,通常不到二十分鐘,我的左手小指就會因過熱而感到刺痛,總是需要雙手離開鍵盤,或是乾脆強制它休眠,起身抽支煙、倒杯咖啡,一會再重複一次這個流 程。機器開一整天沒有當,但是小指尖即便在間斷休息的狀況下,依然感覺十分不舒服。

這是我使用的第一台蘋果筆記型電腦,不滿意的真的只有一隻小指尖而已;我好奇,為何蘋果會做出這樣的產品,也擔心之後的產品持續這種狀況,畢竟在電腦並不會當機的狀況下,有可能就通過硬體檢測的標準,而忽略了某些或許敏感些的小指頭(例如我的)。

這也讓我有些感觸,或許系統還是開放些好,像今天這種狀況發生在 PC Notebook 上,我一定馬上拿去退機,換一台散熱好些的其他廠牌,可是現在的蘋果僅此一家,別無分號,擁有敏感小指的消費者到底該怎麼辦呢?

我突然想起"第二十二條軍規",真是哭笑不得...

Wednesday, June 28, 2006

cyworld 的亞洲思惟

根據詹宏志先生的說法,韓國的最大網站位置在五年內從 Yahoo 被 Daum追上,目前則又被 cyworld 後來居上;詹先生在資訊觀察上還是提供了不錯的視野,也就讓我們試著觀察一下 cyworld 這個動能十足的網站。

首先看到 cyworld 目前同時提供了四種語文地區的網站(韓國、日本、中國以及台灣),雖然不知道是同時發展或是有先後之別,但是這種以亞洲主要的國家區域為對象的思考,的確很值得台灣網站借鏡;由於 unicode 基本環境已經隨著 WindowsXP 成為一般人桌面的標準(當然 mac 早很多),網站開發透過 utf-8 的使用,可以大幅避免掉各地區專屬語系上的侷限,這在許多開放原始碼的內容管理系統上都已經可以看到,如果能夠透過各國的商務合作,單一地區開發的系統與商業模式就可能擴大,而讓許多研發的成本得以分攤;實際上如果台灣不快點這樣做,反而會被日韓甚至中國的開放模式所攻陷。

由於觀察過程中想要參加台灣 cyworld,實際感受使用經驗,但是該網站的加入系統始終有問題,在判讀我們嘗試的許多電子郵件,都出現該郵件已存在的訊息,即使我們胡亂掰一個根本不可能存在的電郵位址也一樣;在這麼通用、前端以及必要的環節上出錯,實在很難想像台灣 cyworld 能夠經營下去...

於是我們僅能從公開頁面上稍加窺視,大致觀察結果如下:

  • cyworld 主要的焦點是社群,也包含交友功能。
  • 提供一般入口網站常見的各項個人服務,包含相簿、留言、日記...等等。
  • 有著虛擬模擬的空間功能,像是佈置自己的房間等。
  • 具備虛擬人物互動的功能,很像是網頁式的線上遊戲。
  • 可愛紙娃娃的造型系統,很受年輕朋友的喜愛。
  • 在社群交往的環境中導入電子商務的應用。

看起來集合了許多網路主流服務,並且強調分享與交友,cyworld 強調真實身分制,也就是說希望參與者都是以真實姓名、相片來呈現。

老實說,看不出太特殊的致勝點;功能完整大概是其特色,minihompy 很可愛,但觀看起來並不太方便;整體網站的概念很像是一個大型電玩,是這種以真實身分進入虛擬遊戲世界的概念引人遐想嗎?

(糟糕的台灣網站,趕快跟上韓國、日本甚至中國的步調吧!)

Monday, June 19, 2006

用 Xyle scope 學習CSS排版

初學標準網頁排版,尤其是研究textpattern的版面,實際上還學不到什麼CSS的進階技巧,光是排版這檔事就讓人一個頭兩個大,每次看到一個喜歡或值得學習的網站,只能土法煉鋼的先檢視原始碼,找出css檔在哪,偷偷下載後對照網頁拼命研究,常常淹沒在那一堆標籤之中...

最近,幸運的找到了 Xyle scope 這套軟體;之前好像也曾在 Mobile01 上看過介紹,當初以為只是另一套CSS編輯器,老實說編輯工具太多了,太複雜的工具反而不利於學習,所以根本沒有去嘗試;但是,我搞錯了,Xyle scope 實際上的強項並非在與 CSSEdit 之類的編輯器競爭,套用一句 Xyle 網站上的介紹詞:

Xyle scope 是一套讓你戴上X光透視鏡瀏覽網頁的工具

使用 Xyle scope 得從瀏覽開始,在網址列輸入自己的網站或是任何你想要學習的網站,先按下左上方的那個特殊按鍵:Boxes with format,然後再用滑鼠去點網頁上的任一位置,就會發現網頁上出現了遮罩式的不同陰影,網頁上使用 CSS 排版的格式箱全部一目了然!搭配右方視窗中即時跳換的CSS標籤,就可以解析出這個網頁排版是如何構成、如何組織在一起的。

即使瀏覽的不是自己的網頁,一樣可以試著在右邊視窗中修改CSS,例如改一下顏色、字形大小等等,左邊視窗裡的網頁就馬上呈現修改後的樣子。

我用 Xyle scope 來對照一些CSS教學書上的說明,很快的對原來CSS排版最頭痛的相對位置、欄距、邊框以及整體概念,都有豁然開朗的感覺!尤其是透過這套工具去觀摩學習一些優良設計的網站,幾乎都能很快的理解,而有 “原來人家是這樣做的啊!“ 的感嘆。

Xyle scope 或許還有更多的功能需要探尋,不過目前對我來說,真的是把它當成一副X光眼鏡在使用,對如我一般的初學者,實在是不可或缺的好工具啊!

Saturday, June 17, 2006

Flock 功能初探

很久之前就在 PC 上試用過這個整合型的瀏覽器,當時的版本許多功能均未齊備,穩定度也欠佳,今天在 OSX 上安裝了 0.7版,把玩了幾個小時,這才發現 Flock 已經有如此的進展!堪稱專為 Web2.0 網路服務量身調製的絕佳工具,可以省下不少時間(Flock 目前並非支援所有網路服務,但我常用的幾個都涵蓋在內,也都算是相當主流與受歡迎的)。

首先,Flock 對於網頁的相容性還不錯,極少遇到不能瀏覽的網頁,也不會有 Firefox 中文掉字的問題(註:經過多日測試,並非如此,還是會有小問題,尤其是後來更改為中文字形之後;現正試著從 Aquafirefoxset 的 css 以及其他設定中找答案,希望近日能有好消息),我在 Firefox 老是碰到 Quicktime 頁面不能正常載入的問題,安裝 Flock 也沒有遇到;在網址列可以直接看到瀏覽記錄,也能夠自行選擇搜尋欄想要用的預設引擎設定,使用方便度集各家之大成。

當然,Flock 最重要的四大功能天王,才是真正的重點。

由左至右分別是:書簽、相片、新聞訂閱、撰寫部落格。

<書簽-使用 del.icio.us>

目前支援三種:本地儲存、del.icio.us、Shadows,我預設使用美味書簽,當瀏覽到已記錄的網站,網址列前的星星會呈現橘色:

遇到不存在書簽中的新網站,就會是藍色:

想要加入書簽,只要點一下星星即可;如果希望自行設定標籤、撰寫說明文字,就雙按星星,會跳出設定視窗:

<網路相簿-使用 flickr!>

目前支援 flickr! 與 Photobucket。

Flock 與 flickr! 的整合做的極佳,設定好帳號之後,按個鍵就會於瀏覽頁上方開啟相片工作列,用起來很像 iPhoto:

相片預設均以小方塊呈現,點一下就會連到相片頁面;嫌小還可以放大些,縮圖看得更清楚:

滑鼠移到縮圖上,可以直接拖拉圖片到部落格書寫視窗或是 Flock 特別的 Web Snippets 工具列中留待之後使用;拖放時甚至可以選擇小相片或是大相片(分別對應到 flickr! 中不同的圖片大小連結),用在部落格中很方便。

Flock 具有上傳相片的功能歐!按 Uploader 鍵,會出現上傳視窗,將電腦中的圖片直接拖放到視窗中,標題、描述、標籤以及瀏覽權限都可以設定,批次修改只要選擇所有上傳圖片即可;按上傳確認鍵後,還會讓你選擇是否要維持原來大小,新建或是選擇既有的 set,因為會連線去抓回 set 的名稱,所以連本月上傳限制等資訊也都一目了然。

<新聞訂閱瀏覽>

當然支援網頁的 Atom 與 RSS 訂閱功能,瀏覽網頁時也能夠在網址列用小圖示呈現該頁是否提供訂閱;瀏覽功能不輸給專門的軟體。

<撰寫部落格>

這是我最喜歡的功能了,簡單的說,Flock 提供了離線書寫的工具,寫草稿不用到部落格的管理界面,Flock 會先儲存一份本機的檔案,反覆編寫之後再使用 Publish 上傳到部落格;瀏覽網頁時按右鍵也具備了 Blog it 功能,更好的是可以先將一段文字或一張圖片儲存到 Web Snippets 中暫存,之後可以任意拖拉到草稿中使用。

目前支援的部落格服務或架站軟體很多:WordPress, TypePad, Movable Type, LiveJournal, Drupal, Blogger,同時支援這幾種 API:Movable Type, MetaWeblog, Blogger 以及 Atom;只要稍加設定,應該很少有部落格不能使用的。

編寫界面很簡單,有基本的格式化工具列,可以切換編輯模式與原始碼模式,注意下方的 Web Snippets,之前暫存的文字或圖片都可以拖到草稿中使用。

如果有使用 technorati 服務,Flock 也支援在文章發佈時一併通知的功能。

*Flock 的部落格撰寫工具與一般離線工具(例如 ecto)最大的差別是並不會取回之前所有的文章,它僅僅提供離線編寫、本機儲存、以及上傳發佈;一篇文章還可以分別上傳到不同的部落格中,不過大概沒必要這麼做。

目前看來,Flock 可能會是我接下來使用度最高的瀏覽器了,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下載來試試看;Flock+del.icio.us+flickr+technorati ,如果使用的是這些黃金組合,搭配大多數的 Blog,都能夠深刻體會整合的威力,當然更適合初學者或懶得去調教 Firefox 的朋友,強力建議一試。

Blogged with Flock

Tuesday, June 13, 2006

不是只有設計,重點是做出來

asteroid_mockup.jpg

Asteroid 看來真的只是謠言,關於 Apple 各類產品的假圖片實在太多,許多網友設計了許多具創意的作品,部份最後接近真實,大多數僅止於網路上看看而已。有趣的是,似乎只要是替 Apple 假想設計產品,都頗能夠抓到一種不錯的工業設計美感,相較於市場上多數的資訊商品都美麗些。

不禁讓我想起,在真實世界中,重點不是在誰比較會設計或是提出概念,而是決勝於誰能夠真正做出來;台灣的資訊產業其實是步調很快的,接代工搶得比誰都兇,但是卻始終沒有什麼好的品牌與產品,關鍵到底是什麼?

以 Asteroid 這個東西做例子,只是看著上面那張圖片,就可以幻想出許多不錯的功能,它可以是個桌面多媒體控制器,透過 USB 與 FireWire 接線,同時應該是外接的音效設備,可以作為數位與外部設備中介,它應該具備網路電話與答錄的功能,如果具備藍芽溝通,還可以加上個無線耳機擴充距離,加上麥克風馬上可以錄 Postcasting;這樣的商品依現在的技術不難做出來,搭配上面的樣圖來設計,賣像絕對也不差;有這樣的東西,外接音效設備+簡單的數位推軌,我可以換掉 M-Audio 的 FireWire Solo。

那為何一定得是 Apple 來製造?為何其他廠商看到這樣的設計,不會趕快搶下來製造?蘋果讓人佩服的地方就在這裡,它不僅僅創造概念、設計,還真正能夠製造出來;這裡說的製造,最後可能還是由台灣眾多代工廠接單,但是 Apple 能將概念變成實際,代工廠不過是照圖生產組裝吧。

Monday, November 21, 2005

好用的網路服務:電子郵件篇

網路上的新興服務,已經不再像是大而不當的入口網站,目標、功能與界面都有簡潔與焦點集中的趨勢,雖然在資本市場的運作,已經有些網站被併購,未來的走向尚不明確;老實說,在公開市場上市讓一堆瘋狂的投資者去炒作,如果能夠讓這些好的功能維持或是變成免費,也算是不錯的。

<電子郵件>
一、Gmail
Google 的 gmail 免費電子郵件服務,絕對是現在的網友必備的利器。

優點:
1. 容量大:採動態成長法,幾乎不用考慮容量的問題。
2. 郵件永久留存:除了容量之外,Gmail 的基礎邏輯就不是需要去時時刪除郵件的,只要使用封存,可以將所有郵件都保存下來。
3. 搜尋:封存,必要時透過搜尋找出,這就是基本的使用方式。
4. 標籤:沒有傳統的信箱或資料夾,改用 tag 這種具彈性的歸類法。
5. 支援 POP:可以下載離線閱讀,功能齊全。
6. 界面:網頁界面實在很好,簡單快速不囉唆。
7. 聰明:垃圾郵件的判斷機制非常好,強過許多專門軟體。

缺點:
1. 尚不支援收取其他信箱,無法用單一信箱集中管理多帳號。

Google 持續發展,例如新興的 Google Talk 網路電話,或是新聞服務的個人化等等,有一個帳號絕對好處多多。

二、Goowy

全數使用 Flash 實驗的一個網路郵件服務(不支援 POP),容量沒問題,不過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看看這種將 Flash 用在網路應用程式界面上的方式,未來會有何發展?
Goowy 已經除了郵件外,還開發了模擬桌面、通訊錄、行事曆等功能,如果公司運作順暢的話,或許還會出現更多的功能。

不過 Goowy 其實與目前風行的 Ajax 簡潔風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,吃頻寬多些,看起來眩目些,不過單就郵件服務來說,並沒有什麼超過 Gmail 的地方,如果是實用派的網友,就不用去申請了。